科技日报合肥8月26日电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,该院强磁场中心王俊峰研究员团队开发出新型3D生物打印复合材料,用于组织工程修复领域,并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。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《材料与设计》和《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》上。
生物硼基玻璃(BBG)是一种生物活性材料,在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已有广泛应用,在3D生物打印材料中的应用展现出巨大潜力。在骨组织修复中,研究团队利用BBG的独特理化特性,结合生物支架体单元设计了含有不同BBG含量的定制复合材料,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3D打印出高质量的骨缺损修复支架。实验结果表明,BBG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支架的综合性能,包括适宜的孔隙率、机械强度、亲水性、体外降解速率、细胞相容性、成骨分化能力及体内成骨和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性能。
在软组织修复中,基于对BBG的特殊内外生物矿化特性的深入研究,团队将BBG颗粒引入海藻酸钠中,构建了高精度3D打印的BBG-SA生物墨水。研究表明,BBG与海藻酸钠结合后,能够有效诱导降解并释放钙离子,启动海藻酸钠的内部凝胶化过程。同时,作为填料,BBG还解决了进行外部交联时造成的凝胶化不均匀和显著收缩问题。通过挤出式3D打印技术,团队设计了含有不同BBG含量的3D打印水凝胶复合支架,其表现出最佳的可打印性、打印精度和成型收缩,展示了在组织工程3D生物打印中的应用潜力。
研究还表明,这些新型生物墨水还展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,增强了MC3T3-E1细胞在支架表面的黏附和增殖,并促进了软组织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。(记者吴长锋)
责任编辑:阿虎
承印:香港人民法治通訊社有限公司 HongKong People's Rule of Law News Agency Limited 中文地址:香港灣仔駱克道315-321號駱基中心(大廈)23樓C室 FLAT/RM C 23/F LUCKY PLAZA 315-321 LOCKHART RD WANCHAI HK 電 話:00852-65557188 人民法治通讯社登记号:77094533
人民法治通讯社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